行业新闻

智慧停车行业等风来:华为强势入局,能否破解400亿市场盈利难题?

2021-11-23 15:33:26 庆云紫光
2019年,华为高调进入安防,直面传统安防三巨头“海大宇”。当时海康回应了一句毫不客气的评价:华为会退出安防市场!而华为则隔空回应:华为不做到第一不会退出!三年后,华为进入停车行业,意图又何在?



探索智能世界,华为先人一步。2018年华为新的企业愿景就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如今华为进入停车行业,依托华为的技术与革新共创停车企业新面貌,诸如利用华为SDC软件定义摄像机。



华为进入停车行业意在共同推出丰富的停车应用,打造全方位、端到端的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推动中国停车产业健康发展。但它的出现,是否对停车企业都“利好”,有无被“戳痛”的行家?对谁“利”,又对谁“弊”值得思考。



安防一哥:是否面临华为的“挤压”?



全球安防50强,海康连续十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第一 。不过,随着华为“押宝”安防行业,在摄像机技术方面,或给海康威视带来一定影响,市场也在猜测,海康是否会面临华为的“挤压”。



华为为什么做摄像机?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曾经给过答案:“我们自己做摄像机,是为了加速智能摄像机的普及和发展,加速智能世界的到来。拿手机产业做个类比,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得益于iphone3和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华为就是要在安防行业把最好的智能摄像机和普惠AI的摄像机都做出来,引爆智能方向”。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华为真正将安防上升至公司战略业务。无论是研发人员还是一线销售,全都数倍增加。仅2017年,华为就参与了北京、深圳等48个智慧城市项目。华为在海思芯片之外,陆续推出多款监控摄像头,触及前端硬件领域。



华为做摄像机的确占据明显的优势,比如:芯片优势,华为海思的芯片优势很明显,同时具备全栈的AI解决方案;算法的优势:华为在2017年做智能摄像机之前,2012年创立的实验室以及其他的这种大平台团队,已经有了包括人车相关的算法,华为后来则把这些算法移植到摄像机,并且基于安防的行业,把智能做到最优;



不得不提的是平台优势,华为机器视觉的最大靠山,是华为公司的整个大平台,利用公司的能力和技术,华为做好摄像机不会太难。



像华为这样的“巨头”杀进任何一个行业,其中的行业龙头多少都会坐卧不安吧?华为2020年在智能视频监控领域,市场份额做到了第四,与第三的愿景也仅几步之遥,这个拥挤的赛道确实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另外,除了海康,与海康并称国内安防TOP3的大华和宇视也许也会因此紧张起来吧?



传统车牌识别摄像机厂商市场被“蚕食”?



近年来,整个交通行业已经从“看得清”向“看得懂”发展,4k相机也已得到成熟应用,然而如何实现全天候,全场景下自感知、自学习,实现环境自适应,这是软件定义摄像机所带来的重新定义,环境自适应及多场景多算法按需加载,可持续更新生长的摄像机能力。成都臻识、华夏智信、捷顺科技、厦门科拓、芊熠智能等摄像机厂商能与其追赶吗?



传统摄像机只具备视频采集和录制以及摄像功能,与传统摄像机相比,车牌识别一体机不仅具备传统摄像机的基本功能,关键是内置了车牌识别算法,可以在相机内实现车牌号码的识别和输出,但是再对比华为的“软件定义摄像机”,那么传统车牌识别摄像机厂商仍需努力。



一是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大量数据训练,数据越多,算法效果就越好,场景下的数据只能训练出场景下专用的算法,谁掌握的场景数据多,谁的算法在相应场景下就越强。



二是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是不一样的,因为成本和效率的需要,很多应用功能会集成到摄像机上面,所以不同场景的摄像机会集成不一样的应用功能,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深耕行业,把厂商绑定在场景里面。



高增长市场为何盈利屡屡碰壁?



2015年以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都把提高运输工作,加快停车效率作为了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发改委、住建部更是屡屡批文要求加强互联网+停车的共享新业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智慧停车市场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停车位数为汽车数的80%,其他城市这一比率不足50%。在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下,智慧停车市场呈现出飞速的发展趋势。已经由2009年的11.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38.4亿元,并且在五年内还将翻倍预计突破400亿元。



产值将破400亿,但智慧停车为何屡难盈利?



停车位不足之一普遍现象极大加速了智慧停车市场的发展



然而在如此高规模的市场增长下,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智慧停车市场中很少具有统治力的企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市场仍然呈现出比较碎片化或者是地方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虽然行业内的玩家很多,但很多企业找不到相对稳定的盈利方式。



难盈利,成为了困扰行业内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城市停车分会会长孙晓波表示目前智慧停车很多企业都是难以盈利的,这主要由一下两个原因构成:



首先,政府也缺钱,他们在选取服务商的时候,追求高性价比,追求物美价廉,甚至违背常识“挤压”服务商。



其次,这个行业的产品或者是技术、亦或是项目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同质化竞争严重,靠拼价格拿到的项目是无法盈利的。比如行业一旦出现一个好产品,便快速跟风、扎堆、重复,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除了孙会长提到的两个原因外,在于多个智慧停车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帮尼菌也了解到他们目前在技术层面都拥有很多的专利,但在盈利模式上则很难。如果自己负责建设停车场的话,那么这样一揽子的项目利润是非常低的,而且后期一旦有问题出现自己的企业是要全权负责的。



然而在这个时间点上,几乎没有智慧停车的企业规模能够达到对全国方案负责的地步。而如果采取自主运营的方式,那么方案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则会急剧增加,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简而言之,盖智慧停车场简单,但赚钱很难。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行业龙头企业早就有了相关的智慧停车技术,可真正深入这个行业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盖停车场实在是有点吃力不讨好。



不过随着智慧停车市场的逐年发展,目前也有几个行业龙头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从龙头的结果来看,智慧停车在未来或许会焕发生机。



如何巧破盈利难题?



对于目前智慧停车市场出现的窘境,目前行业内的专家和各大企业都在倾力寻找出路。在孙晓波看来,目前行业的主要出路在有四条。



第一是夯实收费政策。大多数地方虽然实施了收费,但收费水平偏低。很多地方政府将城市停车视为公益项目,普遍实行低价或免费停车,从而导致运营企业经营压力巨大。企业想要盈利,政府首先要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



第二,立法支持。很多地方没有城市停车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无依据、执法不严、执法缺失,用户无约束等现象大量存在,运营企业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和保障。



第三,解决运营期限问题。很多项目投资大但运营期限比较短,通常在5-8年,从理论上讲好像可以,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很难实现投资预期。运营期限在15年以上的项目则相对较好。



第四,地方政府或投资平台企业的合作效率。一部分城市智慧停车项目是由政府部门或政府投资平台企业(以下简称甲方)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的,运营企业中标后,甲方经常改变需求或增加需求,导致项目无法完整交付,无法验收,运营企业不能按合同结算相应款项,经营压力剧增,有的企业陷入了困境。



从事实来看,目前千方科技、捷顺科技等龙头均采取了策略。通常来说就是同场地供应商协调,减少解决方案的费用同时要从停车费中进行长时间的抽成。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的稳定收益。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极大地加强了企业的资金链压力,对于很多中小停车企业而言,想要效仿这一行动还很难。



不过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相关推动政策的逐步落实,未来智慧停车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在的,而至于中小企业目前依托于大企业入局的现状何时才能改变,恐怕还要静待时机。



每个人都在等待,这股赤壁上的东风何时才能真正吹到。

部分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